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09-20 23:32
德育目标的提出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要改变初中德育教育的不足,必须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同样,还必须明确德育内容,德育内容的确定关系到学生品德的培养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为目标,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教育约束,重点研究初中生的道德发展规律。为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正视目前我们初中教育中学校德育现状。由于我国对德育的研究起步较迟,目前还未形成科学的研究成果。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我们要理智分析我国当前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
虽然目前初中教育加强了德育教育的宣传力度以及教学力度,但是德育首位在很多学校仅仅被当作理论口号,未能对其有实质性的认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理想信念只是停留在表面,道德教育并未影响学生的心灵。特别是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加快,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初中生之间存在着攀比、拜金、拼爹等一些消极的心理。然而,初中阶段作为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只有在学生认识水平真正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文明习惯。
德育人员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沿袭传统教育内容,传统德育教育内容空泛、形式单调、教育形式呆板,根本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我们知道学校德育关键是教育主体通过对教学内容有计划有针对地把握后,对受教学者进行思想升华、政治观点影响、道德水平提高,最终满足当前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道德品质要求。这就要求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同时还要结合当前的社会要求,科学合理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教学实践中,实现社会思想观念的传递、道德准则的提高、法纪观念的强化,最终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的线.德育管理落后
新时期初中教育工作者加强了德育活动的研究,但是总体上讲,在开展德育活动时,普遍存在着活动对象的片面性、活动内容的杂乱性、活动安排逻辑能力不强等问题。另外,学生在课堂外的德育工作中,德育主体作用未能发挥。大部分家长忽视对学生的道德管理,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忙于赚钱,将管理推给学校。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德育管理的价值取向存在严重的偏差,其中最重要的是,传统的管理观念较为落后,提供给学生的道德管理知识不系统,最终无法实现德育的目的。
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德育重视力度也不断加强。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结合这一要求,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牢牢把握学生这一德育教学中的道德主体地位,结合当前初中生德育的现状,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因为外在的约束只有在转化为内在的规范时,其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最大地发挥。在初中德育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解,通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与现实实践活动的有效配合下,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把握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认识,提高道德水平。
创新教学方法对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水平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素质德育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努力构造一种人人都参与的德育模式,只有人人关心德育,才能为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德育队伍提供基础。在高水平德育体系中,形成人人负责的责任网络,在这一网络系统中,教师要着力打造一种平等的教育模式。因为教研动态,自主意识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观愿望后,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接受强度加大。
德育教育体现在我们身边的具体实例中,因此在开展德育活动中,学校要积极建设教学平台。例如,在初中生刚刚开学时,就要对新生进行道德知识普及,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军训活动、提高初中生的综合能力(抗压力、忍耐力、纪律性等等);校纪校规主题班会的开展,校规校纪是初中生在校期间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初中生必须明确其行为的规范性才能在具体的活动中更好地约束自己。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还要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开展德育活动。例如,在劳动节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劳动中体会劳动的意义;在母亲节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在对母爱的理解中,真正实现心灵的成长。
中学生是未来我国建设的储备性人才,做好对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国家的整体凝聚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同样,初中生德育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道德水映了国家的精神内涵。因此,客观地分析新时期下初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王志其.优选德育教育方法 搞好初中德育工作[J].成功(教育),2013(01) .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行为意识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和状态。随着学生知识视野和交际范围的扩大以及课程量和课业难度的增加,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进行着跨越式的发展。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操守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以及外界环境的诱惑下,学生易产生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如注意力分散、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成绩持续下滑,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等行为;叛逆、抑郁、内心脆弱、意志薄弱德育活动、逃避困难和挫折、缺乏青春活力,甚至出现违法行为。这一系列的情绪和行为严重制约着初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初中生思维意识、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
鉴于上述情况,初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志在必行。德育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法律上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是新时期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生活、学习健康发展,推进学校教育工作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德育教育以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要求鞭策教育工作者,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勤奋好学、勇于实践、道德品质良好等要求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基本发展规律,有针对、有目的地开展德育教育,进而合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促进初中教学活动的科学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重要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较为细腻、情感丰富、内心躁动不安,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关注和了解学生行为意识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真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并对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理性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引导建议,而不是全盘否定、一味说教、批评,以致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例如,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运用“聊天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大胆提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我国初中教学活动的学科分类较多,目前承担德育教育工作的学科主要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但学生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分布在教学活动的每一项科目当中,因此,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各个学科之间的配合,只有将德育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初中教育的每个学科中,才能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发挥德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在教学中,政治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法治方面的教育;历史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民族史观教育;化学老师和物理老师则通过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精神。
德育教育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它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将目光从课本知识转移到课堂以外,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知识理论走向生活实践,通过现实问题的参与解决,切实理解和感受教材中的教学理论,形成知识―问题―实践―德育的学习探究方式,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德育的最高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转变教学理念,坚持教学活动的生活性、实践性,将知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选择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代表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切实体会和理解教学知识中的教学思想,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善于创新、敢于实践的能力。
例如:在周末或课外活动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农基地参与劳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通过参加相关的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德育教育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不断培养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全面发展的适合时展要求的青少年队伍。
初中生正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对学生的德育教学有其重要意义。德育教学一般而言,似乎就是教师的照本宣科,似乎就是教师的苦口婆心,然而事实上,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给予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一本教材、一位名师,今初中德育教学活动出现生活化倾向。
初中生此时正处于青春期,内心逐渐开始向成熟阶段发展,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会出现较大起伏,此时德育教学活动恰好可以对他们的心理进行一定的矫正,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对他们以后生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1.教师的德育教学活动脱离生活实际,陷入照本宣科的境地。目前很多学校的初中生德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出现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教师往往只关注手中教材,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忽略现实生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适时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材素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教师忽略学生的心理特征,而把关注点集中在教材上时,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凝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排斥单一的枯燥事物。德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内容较枯燥,缺乏新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手段,主动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事实上,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较单一,如此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凝重,学生处于这种课堂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如进行拾金不昧德育教学时,很多班主任都重复说明拾金不昧的重要性,教学模式较单一,如此学生接受的只是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从而导致课堂氛围凝重。
生活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融入教学活动中,因此,德育的生活化教学,就是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和德育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首先,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明白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仔细联系身边的实际案例,选用恰当有力的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素材,实际教学中,要把这些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摆脱照本宣科的尴尬境地,同时,这些真实鲜活的实际生活现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并使之印象深刻。
2.重搜集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德育教学和生活切实联系在一起。初中生德育教学活动主要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班主任认真备课,积极寻找身边的生活素材,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主动以搜集到的素材为切入点,促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德育教学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班主任在搜集生活化教学素材时,要考虑初中生的实际心理特点,积极选用与初中生日常生活较接近的案例,让学生自觉把教学素材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班主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此为立足点,同时要积极拓宽视野,挖掘生活中其他有关联的教学素材,如此,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德育教学课堂带上生活化色彩,变得生动有趣。另外,这些生活案例的加入,还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德育。学习方法很多,并不是只有学校课堂教学这一种。学生学习的知识最终用于生活,因此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新知识;同时,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处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学习到自己想要的技能。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都是意义重大的。针对初中生的德育教学活动而言,社会实践同样是一条重要的教学途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之中,可以更真实地接触社会,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真实感受,塑造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模式比单一的课堂教学有更显著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课余时间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绘画、书写黑板报。根据学生自身才艺的不同,让不同学生完成黑板报的不同部分,共同致力于同一份黑板报的制作。如此,不仅让学生自身才艺得到充分展示,而且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倾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事实证明生活化德育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是一个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索bsport体育入口。德育是所有人的人生必修课,初中德育虽然只是人生德育旅途上的一个篇章,然而,其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初中德育教师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积极寻找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
[1]高雁.生活化,让初中德育魅力绽放[J].学园,2014,(11).
初中班主任作为学生青春期的启蒙导师,其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基于此,德育工作成了初中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同时,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德育,教学创新普及化,现当代更需要全面发展型人才,班主任的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所以,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
当今德育工作仍处于借鉴阶段,停留在理论化阶段,这种理论化教育缺少人文关怀,容易引发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的德育始终停留在理论指导阶段,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展开,提高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实效性首先应做到创新。班主任应使德育逐步丰富起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使教育工作产生生机与活力,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形势下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使德育迸发出新时代的光彩是值得初中班主任思考的问题。初中班主任首先应学会分析与思考,学会与专家,与智者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德育得到提高和升华。培养具有现代价值观,有理想、信念和责任感,有追求、信心和使命感,有自立精神、坚强意志和良好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面对当今的教育理念,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创新、教育理念的改变迫在眉睫。如何使德育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创新性与发散性?首先,初中班主任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平时观察同学的行为,针对其行为进行分析、思考。要有预见性,尽量把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较高的思维能力即推理能力,初中班主任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学生思想变化的根源,给予正确的引导。再次,是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学生的沟通有助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展开。就德育工作的内容与家长的有效沟通,达成共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是为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初中班主任应尝试与学生做朋友,平等交流。现代教育下,班主任应该把德育转变为师生恳谈,通过教育认知与教育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德育工作。与学生平等交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社会实践中教会学生生存技能,同时,让学生在社会中明白道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升德育水平。正确应用心理换位,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会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发现其不足并加以改正。班级的管理应由师生共同商议完成,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想法,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和使命感。同时,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起到效果。在德育工作中改进加强德育,通过观察和了解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制止学生犯错。
开展德育,提升学生对德育的认知,使学生充分了解德育内涵。并强调德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可以用一些名人轶事阐述道理。组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使初中生充分认识了解社会,让其通过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去感悟,去提升。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初中生的生活能力和应变能力。比如,组织学生清洁卫生,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随意制造、乱丢垃圾。组织学生去孤儿院,可以让学生们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会让其学会尊重老人。
在新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如何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应首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班主任对学生德育的实效性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逐步加强完善德育工作,有效地利用学校的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学生德育与社会、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所以需要严谨的态度,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事求是对待,才能实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1]黄锦添.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4).
[2]黄湛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1).
加强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为其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品德之基,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当前,初中生的养成教育中,主要存在着内容空洞无物、措施缺乏可操作性、方法呆板单一、德育评价过于粗放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在当前开展德育工作时,有的教师没有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很多德育内容过于空泛,所引用的正面典型或反面案例,不是时间太久,就是离学生很远,让学生感到不够真实,难以完全让学生信服。有的教师没有从浅显易懂的实例和道理入手,动不动就讲服务人类、服务人民等大道理,听得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从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苦涩难懂,极大影响了德育效果。有的教师仅仅局限于书本,而缺乏对生活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导致内容过于比较陈旧、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没有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而大多教师都是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提出过高、过多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而过于笼统和模糊。因此,也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大多教师来看,往往只是注重以理服人,而忽略了情感教育的积极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工作成效。有的教师的德育方法过于呆板,缺乏灵活性,所采取的德育手段仍然以灌输式口头教育为主,没有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因而也无法应对学生思潮多元化的现状。
在进行德育评价中,有的教师缺乏对初中生身心特点的研究,不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疏导和评价,没有充分认识到正面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有的教师不讲究批评艺术,一遇到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当,或是违反了校纪班规,不是大声呵斥,就是冷嘲热讽,这样的批评方式,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针对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以细化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以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根据初中生实际,按照先易后难、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巩固发展的原则,将初中阶段德育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初中3个学年的6个学期中,确保每个学年都有目标,有重点,有方向。还可以将年度德育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个月、每一周,并根据周目标、月目标,安排与之相匹配的内容。每个德育目标每个年度确定一到两个重点目标。如:七年级:积极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环境,规范行为,培养集体荣誉感。可以主要安排如下内主题内容:我是一名初中生、我爱我班等。八年级:适应青春期变化,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健康有益的爱好,在与人相处中学会宽容待人。主要可以安排“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远离网吧;做文明学生,树良好形象;学习经验交流论坛;结益友,宽待人”等活动。九年级:理想教育,正确面对挫折,培养良好心理,提高文明素质,主要可以开展“谈谈我的未来梦,胜不骄败不馁;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学会感恩,学会成长。
教师应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整合生活资源,多引用一些学生喜欢的、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可亲可近可信。还要可以充分整合网络资源,将网上比较有趣的名人轶事等内容应用到德育工作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弥补现有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可以活动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必须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从浅析易懂、直观形象的事例、故事入手,从而逐渐明白其中的道路,增强思想认识,从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行为习惯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合德育资源时,可以将当前重点、热点、焦点话题,重大新闻等作为重点选题,特别要注重所选内容的趣味性、教育性的有机统一。
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德育的层次性、针对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导行。根据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青春期的实际情况,要坚持以德育活动活动为载体,尽可能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提高认识、规范行为、养成习惯。譬如,在学校举行运动会、文艺汇演比赛等活动时,可以借助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从容应对竞争挑战和正确面对成功和挫折的能力。
一是要坚持以正面激励性评价为主。喜欢肯定和鼓励,是人性的共同特点。特别是身心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更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因此,教师应该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特别是对于比较自卑的学生,更要多沟通,多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二是要讲究批评艺术。批评是德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方式,更是一门值得探究的学问。作为教师,应该坚持少批评的原则,积极探索巧批评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德育评价方式。如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使其明白新的奋斗方向,从而避免其产生骄傲自满心理。对于课堂上不专心的听讲的学生,可以用眼神、手势提示等方式,而不是直接批评。对于脾气暴躁的学生,要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在间隔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在冷静地反思中自我认识到错误,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综上所述,养成教育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关系着学生一生成长的大事,作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抓实这一工作。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要改变粗放式、笼统式、呆板式的教育模式,应用新理念指导实践,不断运用新手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和谐地成长。
[1]姚生林.关于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1.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在学生培养规划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德育教学成为了当前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角色优势,根据国家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质,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国家教育水平的提升。
初中班主任的自身教学素养和素质不达标,就很难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智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无论是学生的学习任务,还是教师的教学任务,都十分繁重。而且班主任的压力比一般任课教师的压力更大,除了负责日常教学而外,班主任还需要负责整个班级的德育工作等。因此,班主任能够花在德育工作方面的精力就很少,而且德育教学本身所规划的时间也不多。导致整个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高,导致学生在经过德育教学之外,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步。
虽然很多学校对德育教学进行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教学色彩,导致很多学生在接受德育知识的时候缺乏理解深度,甚至对教学实例照搬照抄,没有理解知识的内涵,这便难以实现德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再加上学生对德育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极易致使德育工作陷入恶性循环,工作实效性越来越低。
通过实地调查可知,很多初中班主任在思想上落后于时展的速度,在教育理念上仍坚持着应试教育的观念和方式,在学习效果考核方面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作唯一指标,没有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方法、行为品质等进行了解,或仅是稍作指导,没有将其纳入教育的体系中。另外,很多班主任在角色定位上存在错误,仅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没有真正理解到培育人才的内涵和方法。这些都是班主任在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意识到榜样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德育典范。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应身体力行,把握好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应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温和的相处之道,在德育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首先自己保证做到,从而才能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信服力,促进后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学校中,针对扔垃圾这件生活中的小事情,教师不仅需要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对学生提出相关要求和教育,还应在实际的生活中,自己做到不乱扔垃圾,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改掉乱扔垃圾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身体力行的教学方式远比片面的说教更有教学价值,也更能达到教学目标。
需要明确的是,学生不仅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员。因此,可以将学校的德育活动看作是学生的直接德育教育,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生活所接受到的德育教育看作是间接德育教育。基于此,班主任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生活实际,利用其优势来进行更全面多元的德育教学。比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地区,与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有效沟通和计划。可以让学生不仅在学校中接受德育教育,同时也可以无缝连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由于部分初中生已经开始住校,因而很多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再加上本身社会实践机会不多,因而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全面,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更谈不上兴趣。基于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从而对社会的认识更深入,促进德育工作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清扫校园垃圾或者帮助自己家附近的环卫工人清扫道路。通过这样简单而有意义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通过这样的无私奉献,还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赞扬,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更加激发学生的德育实践积极性,让学生更能明白环卫工人的辛苦,让学生在获得社会体验的同时学会对他人的尊重。另外,学校也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清明节扫墓,建军节、建党节参观有关博览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基地等等,让学生在进行德育知识吸收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等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的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率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效果。想要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水平,我们有必要针对当前的德育工作探讨实效性问题,找到阻碍德育工作进展的根源,对症下药,推动我国初中阶段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目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来进行应对。bsport体育登录